11月17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综合楼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部长刘阳,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朱慧龄,校长杨丹、副校长周仲荣出席会议。由于新冠疫情和时差的原因,德国德中协会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Martin Woesler(马丁•吴莫汀)教授,国际铁路联盟客运部Marc Guigon(马克•吉贡)主任,宜可城全球秘书处、可持续交通高级项目官员庄欣怡通过视频致辞。会议由周仲荣主持。
杨丹首先对远道而来相约成都的众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简单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和人才培养成果。他表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为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关注。作为推动民间科技交流的主要力量,中国科协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丰硕,令人钦佩。他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将沿线国家和地区串联一起,方能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对于陆地大运量、长大距离的运输,唯有铁路才能够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间物资运输的需要。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铁路要先行。我校以创建“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构建起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由学校牵头,联合国际铁路联盟、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共建研究中心,可谓强强联合,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实现互利发展、共同发展。最后,他表示西南交通大学将在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指导下,与共建方一起,团结一致将联合研究中心建设纳入学校科学研究事业规划,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立足高端定位,高起点建设,致力于培育高素质科技人才,推广中国工程及科学评估体系和认证标准,为发展区域科学技术一体化建设创造良好氛围,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宋军代表中国科协对“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包括近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这需要全球范围加强科技合作,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中国科协高度重视与国际科技组织和世界各国科技组织的交流合作,增进科技界的互通互信,推动构建科技共同体。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切实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工作走深走实,中国科协自2016年启动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共支持105个项目,其中培育成立了4个区域科技组织,12个联合研究或培训中心,以此打造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各国民心相通、理解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创新的桥梁,共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科技、产业和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的创立,独具特色,肩负光荣使命,对此他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中心建设。作为项目牵头方的西南交通大学,要在规划、经费、人员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中心大力支持,将中心打造成有效促进民间科技人文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智库。第二,要推动“一带一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第三,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经验。
德国德中协会主席Martin Woesler(马丁•吴莫汀),国际铁路联盟客运部Marc Guigon(马克•吉贡),宜可城全球秘书处、可持续交通高级项目官员庄欣怡女士进行了视频致辞。
宋军、杨丹和朱慧龄一起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我校将以此为契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宗旨,以中外合作人才培养培训、研究合作为主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开展宽口径、多样化的实质性合作,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深入开展国际科技组织研究,努力建设更多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海外实习基地,组织召开更多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将研究中心打造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端智库。
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文科建设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成立暨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