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高教活动>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阅读与写作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10

人工智能时代阅读与写作研讨会成功举办


图片


7月3日上午10:00,人工智能时代阅读与写作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学校各相关院系的老师们共同分享他们在AI技术与文科教育融合方面的应用经验和思考,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文科教学,助力学生提升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专业素养。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郝莉老师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伊始,郝莉老师首先作题为《“AI+教育”总体框架下写作教学的思考》报告,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并展望了未来“AI+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
郝老师主要通过几篇知名报告介绍了“GenAI如何改变教育”。如《地平线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第六大维度,它将从技术趋势的角度重塑教学法和教学体验。《创新教学报告》则将关注重点放在教学方法而非技术上,表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教学是十种影响教育的重要实践之一。教育部高教司在今年3月发布的《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中提到社会趋势的变化要求高校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主动升级转变专业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沟通协作能力。


图片


接着,郝莉老师分享了国内外高校在AI+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如佛罗里达大学通过AI教育举措提升学生的AI素养,并与行业合作伙伴合作开发课程;清华大学则利用AI助教系统辅助教学,并研发出多个AI助教系统;南京大学构建了“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并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重构本科新生培养方案,全员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等。


图片


此外,郝莉教授还介绍了百度EasyDL平台、AI提示工程、AI智能体(AI Agent)等低门槛AI工具案例,展示了这些工具在辅助教学、提升学习效率方面的潜力。


图片


此外,郝老师提出了“AI+教育”总体框架,包括六个维度:AI教育目标体系、AI培养体系与典型培养环节、AI+教育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AI赋能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适合高校的低门槛AI设计工具包和AI学习资源框架。同时,她还指出了“AI+教育“总体框架面临的关键问题:即AI如何与专业教育结合、如何让非信息类专业学生真正掌握AI素养和如何让AI赋能教师教学


图片


最后,郝老师指出AI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存在机遇和挑战,向大家分享了韩国学者关于大学通识写作中使用ChatGPT的案例和学习者认知研究,并表达了自己对将AI应用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思考。她强调,教师应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超越AI,并积极探索“AI+写作教学”的有效模式。

图片


研讨环节,与会老师们就AI应用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思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杨老师提到AI技术为文科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和可能性,可以有效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AI应用于人文类学科时面临学科专业性不足的严峻问题,考虑培养以人文类学科为基础,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综合性人才的教学构想也因文科学生缺乏强数学基础而难以开展。吴老师提出了关于AI写作目的的探究,人类的生命体验显著区别于AI的程序思维,因此在一切以创造性为中心的写作中AI的应用性十分有限,但在应用于教学时AI辅助工具可以作为写作助手,帮助学生进行构思、资料收集、生成大纲等,但其中可能存在偏见、虚假信息等问题,值得关注。沈老师提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创意写作的经典成功案例——获评省级二等奖的小说《机忆之地》,这又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人工智能的专业能力,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图片


经过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下一步可以开展如下工作:一是AI工具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AI素养的同时以自身经验引导学生对AI工具进行专业化训练,可以考虑共同编制《AI写作指南》,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指导以生产性为中心的创意写作,提高学校的影响能力。二是当大家聚焦于AI时代文科教育的发展方向时,大家一致认为AI技术的全面引入意味着对于以往教学范式的颠覆,需要对教学发展的大方向做出改变,先从完善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文科和理工科分别探索开设相应的AI背景下阅读与写作类通识课程。

图片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通识教育中心联合人文学院共同举办。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阅读与写作行为带来了颠覆性影响,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为相关类型课程与专业建设赋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问题,来自通识教育中心、人文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十余位老师参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