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高教活动> 正文>

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开展通识教育工作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4-11-07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10月23日-25日、10月29日-11月1日,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一行四人先后赴上海、西安、北京地,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专题调研。人文学院肖平教授,通识教育中心梅红教授等全体人员参加调研活动。

调研发现,9所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均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各自的办学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推出“少而精、博而通、超越单纯知识点传授,以思维训练为特色升级版课程体系整个体系犹如金字塔型,自塔尖向下分为“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群、“经典阅读”课程群及模块课程群,在服务全体学生修读模块课程的同时,优先为拔尖学生提供精品课程和经典课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推出“通识 100”核心课程体系、“终南”通识讲座体系、“终南”通识实践体系“三位一体”的西电特色通识教育体系。学校延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文化名人、艺术家、演艺团体等为学生举办公开讲座;打造跨学科通识教育实践活动品牌;计划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精品化”统一设计精品课程,打造“通识 100”核心课程体系。

在课程模块设计方面,结合学校自身定位,9所学校各有侧重

复旦大学以自身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支撑,文史哲主导建立“模块-单元-课程”之间的逻辑体系,设计了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通识核心课程7大模块模块下设50个基本课程单元,共计180门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以学科内容为主导,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艺术修养5大模块全覆盖学生素质培养要求,同时在超越单独模块的前提下,集中打造了海洋、健康、信息、设计4门独具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主题课程,从多维度培养学生多学科视野和跨学科能力。

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9所学校普遍建立了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涵盖了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专家评议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同济大学设立了严格的课程准入机制,同时不断加强精品课建设投入,着力打造凸显同济烙印的校本通识核心课程、《星期音乐会》等大容量艺术类通识核心课程、高端人才领衔的大类导论课和长青课程等。在允许学生期中退课的同时,通过挖掘内生动力,打造通识“金课”,自然淘汰劣质课程。

西安交通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坚持质量第一,动态管理。以推动课程持续更新和建设“金课”为目标,淘汰“水课”,对运行满3年的课程结合专门针对通识课程改进的学生评量表结果、专家听课反馈、教师答辩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优秀、合格、整改或淘汰课程。

在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9所学校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引进优秀人才、开展师资培训等。半数以上高校建立了通识教育课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设高质量课程。

西北工业大学不断探索美育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1+8+X”学校美育课程体系,为支持美育教学,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中明确规定教学为主系列任职基本条件(美育教师)。

北京交通大学计划在建设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时,采用小规模课程试点和大规模师资筹备并行的方式,聘请外校高水平教师对本校各专业开设过同类课程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网络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9所学校都非常注重通识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与共享,广泛利用MOOC平台等线上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引进优质课程,并上线本校精品课程,扩大学生受益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借助智慧树、融优学堂等线上平台引入多门优质课程。同时作为北京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和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成员,与周边兄弟院校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联合开展线上、线下多类型课程跨校选课。

通过调研,详细了解了我国多所高校通识教育建设的总体情况、先进经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增加了和兄弟高校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为我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调研团队将继续梳理分析,为我校通识教育建设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供稿:朱馨宇